|
教學模式 單元教學
| | |
|
全校的語文科、常識科均採用單元教學,其他各學科亦會作相應之配合。教師首先會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及實際需要釐定十二年學習內容,再將學習內容分成多個學習單元,以便在不同階段進行學習。在進行單元教學的時候,除了課堂講解外,亦會利用不同的活動如教育性參觀、比賽、專題討論、角色扮演、遊戲、資料搜集等等相互配合,以加強學習效果。
|
| |
| | |
跨年級分能力教學
| | |
|
數學科較先採用跨年級分能力的教學模式進行施教。首先教師會為學生作基本數學能力的評估,然後再將全校學生分成初小組(小一至小三)、高小及初中組(小四至中三)及高中(中四至中六)三個大組,而每組的數學科課節均編排在同一時間內進行,以便分流教學。採用跨年級分能力教學的模式,目的是把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集中在一起,減少學生因個別差異帶來的影響,用以提高學習效果。
|
| |
| | |
聯袂教學(協作教學)
| | |
|
聯袂教學的模式是由兩位或以上教師共同教授一班,這樣可以把師生比例由原來的1對20降低至2對20。教師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大大提高。
現時實施聯袂教學的情況如下:
實施科目 |
實施班級 |
語文科
|
小一 至 中六
|
閱 讀 |
小一 至 中六 |
常 識 |
小一 至 中三 |
通 識 |
中四 至 中六 |
數學科
|
小學組(小一至小六)
初中組(中一至中三)
高中組 (中四至中六)
|
實用英語 |
小一 至 中三 |
普通話 |
小一 至 中三 |
視覺藝術 |
小一 至 中三 |
音樂 |
小一 至 中三 |
自理能力訓練 |
小一 至 小三 |
自管能力訓練 |
小四 至 小六 |
體育科 |
小一 至 中三 |
|
| |
| | |
同級分科上課模式
| | |
|
本校於2001年度起試行同級分科上課之模式,由小一至小六班,一共六級的電腦課及感知肌能訓練課,編在同一時間內上課。如此每一班學生則分為兩組,分別上電腦課與感知肌能訓練課。同樣的,初中三級的電腦則與科技與生活科試行同級分科上課。於是,學生的數目由一班20人分為兩組,師生比例驟降,再加上把能力相近的學生編在同一個組別,大大減低了因學生個別差異所引起的問題,教師更能有效地進行個別指導。
經過試驗和實踐,學生學習表現明顯有進步,效果理想,證明這是個有效和可行的方法。於是便實行這種分班分組的模式去處理學習差異的問題,用以提升學習效能,達到拔尖補底的作用。
.jpg)
|
| |
| | |
|